综合司

当前位置:首页> 商务报告内容

来源: 类型:

国际商品市场走势

一、2013年及2014年一季度国际商品市场表现

2013年,世界经济复苏缓慢,商品市场需求增长不旺,价格在波动中呈下跌趋势。除石油带动能源价格上涨外,其他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走低,工业原材料价格跌幅最大。分时段看,2013年初,由于市场对全球经济增长预期较为乐观,商品市场延续了2012年末的上行势头。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编制的基于贸易权重的初级产品价格指数(PCPI)在2月份达到年内高点190.7。随后,由于主要经济体表现差强人意、美联储释放退出量化宽松(QE)信号,大宗商品价格震荡下行。至2013年末,IMF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为184.3,比2012年仅微幅上涨1%。其中,食品饮料类下跌3.6%,金属类下跌7.1%,能源类上涨3.1%。反映商品期货价格的标准普尔/高盛大宗商品价格指数全年下跌1.2%,不包括能源价格的美国商品研究局CRB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下降5.8%。

 

分品种看,各类商品价格走势明显分化。粮食产量大幅回升,各主要品种价格自2013年下半年开始纷纷下跌,芝加哥期货交易所玉米、小麦、大豆全年跌幅分别达到38.9%、22.2%和6.6%,但美国棉花种植面积和产量下滑推动棉价走高。有色金属市场受到新增产能释放和需求疲弱的双重冲击,价格全面下跌,伦敦金属交易所(LME)各有色金属品种价格跌幅在2.6%-21.6%之间。铁矿石需求受到中国等新兴经济体钢铁行业支撑,价格得以保持在较高水平。黄金在经历了多年牛市后,受资金面收缩预期和新兴经济体需求减缓影响,价格大幅下跌,全年纽约期货交易所黄金价格跌幅达到20%。


2014年以来,尽管美联储逐步退出量化宽松政策,但美国、欧盟经济数据显示出持续好转迹象,同时受不利天气、突发事件等非经济因素影响,商品市场一度出现反弹。一季度IMF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上涨1.6%,标准普尔/高盛大宗商品价格指数上涨2.9%。农产品与工业原材料走势迥异,农业生产大国巴西遭遇严重干旱推高粮食价格,IMF初级产品价格指数中的食品饮料类商品价格指数上涨8.4%;工业原材料价格下跌3.2%,其中金属类下跌6.4%。3月上中旬,由于市场担忧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部分企业信用违约问题显现,铜价一度大幅下跌,并拖累其他有色金属和铁矿石、煤炭等矿产品价格下挫。乌克兰危机再度激发市场避险情绪,3月份黄金、铂、钯等贵金属价格均达到今年以来高点。

二、影响国际商品市场的主要因素

2014年,世界经济加快复苏,对大宗商品的需求有望企稳,将为商品价格提供支撑。但当前大宗商品供应总体充足,且受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和发达国家加强金融监管影响,部分投机资金撤出大宗商品市场,将对商品价格回升形成较大制约。总体来看,大宗商品价格下行压力仍然超过上行动力,在不发生重大意外事件的情况下,总体将继续呈稳中有降态势。

大宗商品需求平稳增长。全球经济特别是工业增长状况是大宗商品需求的主要决定因素。据JP摩根编制的全球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PMI)显示,全球制造业已保持连续17个月增长,但上扬趋势在2014年一季度有所放缓,未来商品需求增长仍存在不确定性。发达经济体表现较好,美国经济复苏势头日趋稳固,欧洲经济前景看好。据Markit公司数据,4月份美国制造业采购经理人指数为55.4,仍处较高水平,其中产出指数创3年来新高。欧元区综合采购经理人指数从3月的53.1升至54,创35个月以来新高,尤其值得关注的是,外围国家经济增长明显提速,除德、法之外的欧元区成员国经济活跃程度创2011年2月以来新高。与发达国家相比,新兴市场经济较为疲软,3月份汇丰银行编制的新兴市场指数降至50.3,仅略高于50的荣枯线,巴西、印度、印尼、土耳其、墨西哥等国采购经理人指数均在50的荣枯线上下徘徊,俄罗斯更为堪忧。过去10年间,新兴经济体和发展中国家对大宗商品的需求快速增长,是推动大宗商品价格持续上涨的主要动力之一。近期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放缓,商品需求增长回落,势必对全球大宗商品供求平衡产生较大影响。综合来看,2014年大宗商品需求总体有望稳中有升。

大宗商品供应总体充足。过去10年间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导致矿业、农业投资活跃,矿山开采增多,农产品种植面积增加。尽管国际金融危机后相关投资明显放缓甚至萎缩,但前期投资形成的产能仍在陆续释放,对商品价格形成下行压力。其中,金属矿产能过剩问题较为突出。2014年全球范围内铁矿石净增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英国商品研究所(CRU)预计仅澳大利亚出口增量就将达到9200万吨,全球合计铁矿石出口量将增长10%,增量达1.28亿吨。铜、铝等主要有色金属也继续面临产能过剩、库存过高的压力。粮食生产受天气因素影响较大,但如无重大意外,2014年粮食市场供应形势相对宽松,价格有望基本稳定。

投机资金对商品价格的影响力有所减弱。2013年,随着发达国家经济复苏、股市和债市收益率回升,部分投机资金从商品市场流出,大宗商品呈现出一定程度的“去金融化”。据研究机构EPFR Global监测,2013年大宗商品基金净流出资金达到433亿美元,创下历史记录。随着美联储逐步缩减QE规模,大宗商品对投机资金的吸引力进一步减弱。与此同时,发达国家加强金融监管以防止大宗商品市场过度投机,美国提出将场外交易纳入监管、剥离银行的衍生品交易业务等措施,欧盟也正在研究出台大宗商品头寸限制的新规,将对金融机构大宗商品业务产生较大影响。近日,全球大宗商品的主要投资商之一巴克莱集团宣布,将退出大多数大宗商品业务。随着投机资金继续撤出,大宗商品市场价格将更加易跌难涨。

三、主要商品市场发展前景

总体来看,大宗商品多数品种价格可能呈稳中有降态势,但各品种供求格局不尽相同,价格走势也将呈现较大差异。


  粮食  2013年,受主要品种增产和商品市场资金流出影响,粮食价格大幅下跌。进入2014年,在巴西等主产区极端天气和乌克兰危机等突发因素影响下,多数品种价格有所回升。但从全年看,粮食供需形势依然较为宽松。联合国粮农组织预计,2014年世界粮食产量将达到创纪录的25.2亿吨,比上年增长9%。其中大米、玉米产量均有望创历史新高,小麦产量预计比2013年的创纪录收成下降1.6%,为7.1亿吨。世界粮食消费量预计为24.2亿吨,比上年增长4%,主要因玉米的饲料消费和能源消费大幅增长,全球饲料用量预计增长10%以上,美国用于生产乙醇的玉米消耗量预计增长7.6%。由于产大于需,世界粮食库存量显著增加,2013/14年度库存消费比有望接近24%,创2002/03年度以来的新高。天气是影响农产品市场的最大不确定因素,多个气候模型显示,2014年发生厄尔尼诺现象的可能性较大,极端天气可能加剧,从而对全球粮食供应和价格产生较大冲击。

  

石油  2013年,国际石油供需均有所回升,消费增速略高于产量增速。据美国能源信息署(EIA)统计,2013年全球原油日产量和消费量分别为8916万桶和9036万桶,分别比上年增长0.6%和1.3%。非OPEC国家产量快速增长,特别是北美的非传统油气资源得到大量开采,填补了中东非洲产油国供应中断造成的缺口。在产需基本平衡的情况下,全球石油市场总体表现平稳。全年纽约期货市场WTI原油价格上涨5.7%,伦敦布伦特原油价格则下跌3.1%,两地价差继续呈收窄趋势。2014年,非OPEC国家产量有望继续大幅增长,其中美国的页岩油和加拿大的油砂油增长尤其值得关注,国际能源署(IEA)预计非OPEC国家石油产量增量为150万桶/日。随着发达经济体引领全球经济形势好转,2014年世界石油需求将延续小幅增长趋势,国际能源署预计增长1.4%,增量为130万桶/日。总体来看,2014年石油市场供需基本平衡,在不发生意外冲击的情况下,油价大幅动荡的可能性不大。

 

有色金属  2013年,由于新兴经济体对大宗商品需求萎缩,国际市场有色金属价格走低,尤以镍、铝跌幅最大,伦敦金属交易所(LME)铜、铝期货结算价全年分别下跌21.6%和17.5%。2014年一季度,有色金属需求低增长、产能和库存“双高”的基本面没有变化,价格持续低迷,部分品种价格甚至大幅跳水。3月7日,LME铜价大幅下挫,当日跌幅达4.2%,是2011年12月以来最大单日跌幅,此后5个交易日内累计跌幅达9%。3月10日,上海期货交易所铜价跌停至46670元/吨,为四年来最低点。展望全年,有色金属产能过剩和库存高企的局面难有缓解,价格将继续承压。分品种看,铜的金融属性褪色,后市还将面临一段时期的调整;锌供给增速赶不上需求,价格有望出现较强走势。长期看,一些金属企业在市场供过于求的压力下削减产能,有助于在一定程度上抑制价格的下跌。未来一两年,随着世界经济增长加快,有色金属市场有望逐渐达成新的供需平衡。


钢铁  据世界钢铁协会统计,在东亚、南亚地区和中东地区产量大幅增长带动下,2013年全球粗钢产量首次突破16亿吨,比上年增长3.5%,其中东亚、南亚地区产量增长6%。但2013年四季度开始,全球粗钢产量增速逐步放缓。2014年一季度,全球钢产量同比增速回落至2.5%。主要地区中,欧盟增长最快,达到6.7%,中东地区增速也达到5.4%,东亚、南亚地区增速回落至2.6%,南美、独联体国家产量出现下滑。


     在产量增长的同时,钢材价格持续下跌。2013年英国商品研究局(CRU)钢材价格指数下跌3.8%,其中北美一枝独秀,上涨4.6%,欧洲和亚洲则分别下跌6.6%和6.2%。2014年一季度,CRU分地区钢价指数均呈跌势,且跌速加快,至3月末,北美、欧洲、亚洲钢价指数分别比年初下跌1%、1.6%和2.9%。展望全年,钢铁产能过剩对价格构成沉重压力,如果需求没有明显好转,价格将延续下行趋势。


  铁矿石市场走势与钢铁市场冷暖密切相关,但时间上略有滞后。2013年,在钢价下跌的情况下,铁矿石价格依然增长10%左右。2014年一季度,随着矿山产能持续释放,铁矿石价格在传统需求旺季也呈大幅下跌态势,一季度末比2013年底下跌了20%以上。预计2014年世界铁矿石供给将增长10%以上,铁矿石价格面临进一步下跌的压力。

棉花  2012年下半年以来,由于世界棉花产量连续下降,棉价在较长时间内震荡上行。2014年3月末,纽约棉花期货价格比2013年初上涨25%。但与此同时,棉花实际消费并未强劲增长,全球库存不断攀升。据美国农业部数据,全球棉花库存消费比从2009/10年度的39.6%持续升高,到2012/13年度已经达到83.8%,预计2013/2014年度将进一步升至90%以上。尽管全球经济复苏将带动纺织服装行业回暖,同时印度、中国等棉花生产和消费大国的支持政策也将对棉花价格起到支撑作用,但高库存压力短期内难以化解,过去一年多来棉价的“超涨”面临回调风险。

 

  机电产品  随着经济复苏进程加快,全球机械制造业前景看好。发达经济体更加重视发展制造业,大力推动技术开发和产品创新。美国已成立了多个国家级制造业中心,支持电子电力、数字制造、复合材料等领域的加工技术创新。欧盟建立了机床工业研发创新技术平台(ETP),致力于机械工程、电气工程、自动控制和计算机工程的机电一体化,以实现新一代机床节能减排、功能优化和更加智能的目标。新兴经济体尽管经济放缓,但基本没有缩减对新兴产业的投资,机床、零部件市场需求巨大。同时,发达国家和新兴经济体都在增加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其中互联互通、清洁能源等是重点领域,将为工程机械、通讯设备、输配电设备市场带来新的发展机遇。2014年,全球机械市场开局良好。机械生产大国德国一季度机械订单数量同比增加6%,其中海外订单增长7%。

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消费电子产品快速更新。特别是移动电子商务的发展进一步刺激了智能手机和平板电脑市场,发展速度远远超过传统的个人电脑。综合各调研公司的报告,2013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首次突破10亿部,预计2014年增速至少可达到20%,此后三年将进入平稳发展时期,但平均年增长率仍有望保持在10%以上;市场研究机构高德纳(Gartner)预计,2014年全球平板市场将增长38.6%。在移动终端的冲击下,传统的个人电脑(PC)市场持续萎缩,至2013年第四季度,个人电脑(PC)全球出货量已连续7个季度下降,高德纳预计2014年个人电脑出货量还将下降6.6%。移动设备的发展对电子元器件及相关行业产生深远影响,中小尺寸液晶面板供货持续紧张,半导体市场进入新一轮增长周期,各种连网装置增长迅速。

随着各国政府节能补贴等支持政策先后退出,2013年世界汽车市场发展减速。发达经济体中,仅美国市场销量增长7.5%,即使这样也与其之前连续3年两位数增长的盛况相去甚远。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国家总体表现不佳,经济低迷、大城市交通拥堵加剧等因素制约了汽车消费。随着全球经济复苏进程加快,2014年汽车市场增长状况有望改善,新能源、新材料、电子技术、交通解决方案等新一代软硬件技术在汽车领域得到更加广泛应用,将带动汽车行业实现新的发展。

 

查看更多意见

单位名称
姓名
手机号码
意见分类

发表意见建议
验证码验证码看不清?
智能问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