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首页> 商务报告内容

中国对外贸易形势报告

文章来源:
文章类型: 内容分类:
2003年,在世界政治、经济局势复杂多变,美伊战争爆发,世界经济复苏进程缓慢,部分国家和地区发生非典疫情的不利条件下,中国经济仍然保持了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良好态势。作为国民经济的重要方面,中国对外贸易也实现了快速增长,总体形势大大好于年初的预期。2003年前三季度,全国对外贸易总额达6062.6亿美元,增长36.2%。其中,出口3077.0亿美元,增长32.3%;进口2985.6 亿美元,增长40.5%。实现贸易顺差91.5亿美元。



(一)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运行的主要特点



1.进出口贸易高速稳定增长,月度进出口额屡创历史新高。



  前三季度,中国对外贸易保持了2002年下半年以来的强劲增长势头。除个别月份外,月度出口增幅均稳定在30%以上;进口增速大部分月份保持在40%以上,其中1月份的增幅高达63.4%。9月份当月出口419.4亿美元,进口416.5亿美元,继今年7月之后,进出口额再次双创历史新高。进口和出口出现均衡、稳定、高速增长的局面,是多年来中国对外贸易发展所少见的。








2.一般贸易增势强劲,加工贸易平稳发展。



  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增长32.9%,进口增长48.6%,增速分别高出总体平均水平0.6和8.1个百分点,在出口和进口总额中的比重已分别达到42.1 %和46.4%。加工贸易发展平稳,出口1685.0亿美元,增长31.3%;进口1149.3亿美元,增长30.5%。前三季度一般贸易出口增长快于加工贸易1.6个百分点,改变了近三年来其增幅低于加工贸易的局面。



3.机电、高新技术产品进出两旺,资源性产品进口快速增长。



  今年以来,技术含量较高的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一直是拉动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商品。前三季度,机电和高新技术产品出口额分别为1564.4亿美元和733.3亿美元,增长41.4%和58.2%,增量分别占全国总出口增量的61.0%和35.9%;进口额分别为1606.2亿美元和846.1亿美元,增长46.0%和46.2%,增量分别占全国总进口增量的58.8%和31.1%。纺织服装出口实现近10年少有的快速增长,增幅达26.4%,鞋类、玩具等劳动密集型商品出口增长稳定。原油、成品油、天然橡胶进口大幅增长,增速分别为60.0%、77.7%和89.4%。





4.对主要贸易伙伴出口全面增长,对新兴市场出口快速增长。



  前三季度,中国对世界十大市场出口全面增长,其出口增量占出口总增量的86.4%。其中,对欧盟出口500.8亿美元,增长46.2%;对美国出口659.3亿美元,增长31.4%;对日本出口421.6亿美元,增长22.8%。对俄罗斯和中国台湾省的出口高速增长,增速分别达57.3%和35.0%。同时,对新兴市场出口增长进一步加快,对非洲出口增长46.5%,对拉丁美洲出口增长20.9%。





5.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贸易顺差大幅减少。



  中国加入WTO后,关税进一步下调,非关税措施大幅减少,有利于进口的增加;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升级步伐加快,先进技术、机器设备的进口需求快速增长,能源、原材料产品的需求旺盛。在这些因素的影响下,今年以来中国进口增速持续高于出口增速,一季度曾出现9亿美元的贸易逆差。前三季度,中国整体贸易顺差较上年同期下降54.3%,其中对日本、韩国、东盟和中国台湾省的贸易逆差合计高达690.6亿美元。



  从进口商品结构看,国内短缺的投资类、资源类产品进口大幅增加,原油、成品油、钢材和天然橡胶的进口量分别增长29.8%、54.5%、48.7%和41.4%。中国自亚洲国家和地区的进口增长较快,其中从日本、东盟、韩国的进口分别增长39.7%、54.5%和52.8%。此外,自巴西进口43.4亿美元,增幅高达130.3%。



6.外贸经营主体日益多元化,集体私营企业逐渐成为推动出口增长的重要力量。



  外商投资企业依然是拉动中国出口增长的主体,前三季度出口1665.1亿美元,增长38.9%,高于整体出口增幅6.6个百分点,其出口增量占总出口增量的62.1%。集体私营企业发展势头迅猛,出口405.1亿美元,增长79.3%,高出整体出口增幅47个百分点,其出口增量占总出口增量的23.8%。





7.进出口增长的质量和效益逐步提高,进出口在国民经济中作用逐步增强。



  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带动了中国工农业生产和交通运输等服务业的发展,促进了国内经济结构的优化升级和新型工业化进程。今年前三季度,工业企业实现出口交货值18715.8亿元,同比增长29.1%;农产品出口110.1亿美元,增长16.2%;全国主要港口外贸货物吞吐量增长24%。在进口关税税率下调的情况下,关税和进口环节税净入库2759.3亿元,同比增加887.3亿元。进口对国民经济的贡献进一步加强,通过进口国内经济发展所急需的先进技术、机器设备和国内短缺的原材料及能源产品,在国内外两个市场优化了资源配置,促进了国民经济发展。近年来,中国进口设备的增长速度和进口设备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都呈快速上升的趋势。1996年进口设备占国内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为21.3%,2002年增加到29%,今年1-7月则大幅上升至50.8%,进口设备已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调整与产业升级的重要因素。同时,原油、铁矿砂、钢材等能源、原材料产品进口量大幅增长,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自然矿物资源的不足,为促进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提供了可靠的物质保障。



(二)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快速增长的主要原因



  2003年,中国对外贸易的快速增长,主要有以下三大因素的推动:



  一是国际制造业加快向中国转移,为进出口快速增长提供有力支撑。



  中国政治稳定,经济持续较快增长,市场潜力巨大,产业配套能力较强,劳动力素质高、成本低,对外商的吸引力不断增大。今年以来,国际制造业特别是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技术含量较高的制造业,向中国转移的势头继续加快。2002年中国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2.5%,今年前三季度实际利用外资增长11.9%,外商投资企业作为投资进口的设备物品152.9亿美元,增长22.9%。外商直接投资带动进出口增长的效应进一步显现。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地区,通过吸引国际产业转移,形成了一大批面向国际市场的外商投资制造业企业,进口需求、出口产能明显扩大。前三季度,广东、福建、上海、浙江、江苏、山东六省(市)的出口增量占全国出口总增量的82.1%,进口增量占全国进口总增量的74.8%。



  二是国内外市场逐步好转,为进出口快速增长奠定重要的需求基础。



  今年以来,世界经济缓慢复苏,国际市场需求有所回升,为中国出口的快速增长创造了较好的外部环境。据IMF最新预测,今年世界经济将增长3.2%,比去年提高0.2个百分点。美国经济上半年增长2%,日本经济已连续6个季度向上攀升,今年二季度增长2.3%。随着全球经济景气回升,国际市场需求转暖,全球贸易趋于活跃。在国际市场需求的拉动下,中国出口出现了持续快速发展。



  中国多年来坚持扩大内需的经济政策,国民经济持续较快增长,也带动了进口需求的增长。2003年前三季度,全国固定资产投资增速达30.5%,比去年同期提高了8.7个百分点。投资的快速增长,拉动了能源、原材料及机械设备一般贸易进口的快速增长。与此同时,国内居民收入不断提高,国内市场容量继续扩大,居民消费结构逐步升级,汽车销售增长77.5%,通讯器材类增长74%,建筑及装潢材料类销售增长46.6%。国内消费市场日趋活跃,尽管受非典疫情的影响,1-9月中国社会零售品总额同比仍增长8.6%,与去年同期增速基本持平,为中国进口创造了巨大的需求基础。



  三是加入世贸组织的积极效应进一步显现,新的增长点不断形成。



  中国认真履行加入世贸承诺,开放领域继续扩大,法律法规体系和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增强了外商对华投资信心,外商投资持续增加,投资贸易互动作用进一步增强。同时,随着中国外贸经营权的加速放开,激活了各类市场经营主体,特别是民营企业进出口的活力进一步得到释放,进出口自主增长的能力明显增强。今年中国的关税总水平从去年的12%进一步下调到11%,特别是由于执行信息技术协定(ITA),今年中国又有90个税目的信息产品实行零关税。关税税率进一步下调、非关税措施逐步减少等因素,也刺激了进口的快速增长。



  从目前的情况看,非典疫情对中国进出口的滞后影响比估计的要小,第四季度进出口快速增长的势头大体可以保持下去。初步预计,2003年中国进出口可增长25%以上,规模可突破7800亿美元,有望达到8000亿美元,提前实现"十五"规划目标,在全球的贸易排位将上升到第四位。全年贸易顺差100亿美元左右,较2002年大幅减少。


推荐文章:

[an error occurred while processing this directive]

商务部网站版权与免责声明:

1、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原创”的所有作品,其版权属于商务部网站及其子站所有。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注明:“文章来源:商务部网站”。

2、凡本站及其子站注明“文章类型:转载”、“文章类型:编译”、“文章类型:摘编”的所有作品,均转载、编译或摘编自其它媒体,转载、编 译或摘编的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站及其子站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其他媒体、网站或个人转载使用时必须保留本站注明的文章来源,并自负 法律责任。

关于我们

联系方式

  • 地址:北京东长安街2号
  • 邮编:100731
  • 电话:010-65198403
  • 传真:010-65198445